急性呼吸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20届呼吸危重症规范化诊治高级研修班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10月17日至18日,医院主办的第20届呼吸危重症规范化诊治高级研修班B班:呼吸危重症相关原发病诊治学习班召开。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南京大医院、医院、中国医院、浙江大医院的20多位呼吸与危重症领域的专家参与本次研修班,共同围绕呼吸呼吸危重症相关原发病诊治等相关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詹庆元教授指出,作为一个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生,不仅要懂“症”,更要懂“病”。呼吸危重症规范化诊治高级研修班的A班主要针对呼吸衰竭的“症”以及呼吸支持技术,B班主要针对呼吸衰竭各种病因的规范化诊治,从某种意义上讲,B班应该放在比A班更高的一个位置。

News

专题一:呼吸危重症原发病诊治

NO.1詹庆元教授:《基于呼吸生理的呼吸衰竭病因诊断思路》

詹教授指出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呼吸支持,原发病的处理,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处理,原发病的处理就包括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所以病因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詹教授结合多个实际的临床病例,总结了急性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诊断思路,对于I型呼吸衰竭,依据肺部影像学情况,如果肺部影像学大致正常,考虑是右心—肺血管的原因,如果肺部影像学明显异常,则考虑肺源性疾病及左心疾病。对于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可分为CO2生成增加或者CO2排出减少,其中CO2排出减少是主要原因,主要包含阻塞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及死腔通气增加。

NO.2代华平教授:《急性重症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挑战与对策》

代华平教授从4个临床病例入手,指出AIP的诊断标准为ARDS症候群,肺活检显示DAD的渗出、增生或纤维化阶段且没有证实有引起ARDS或DAD的相关原因。急性弥漫性肺脏渗出是一个临床常见难题,AIP/DAD/ARDS或急性弥漫肺脏渗出三者异因、异病、同征。对于此类呼吸急危重症应首先进行呼吸支持,必要时进行经验性治疗。同时重视病因诊断,再根据病因针对性治疗如抗感染为主或者激素治疗,减少副作用,改善存活,达到成功救治病人的目的。

NO.3高莉教授:《重症肺炎的影像诊断思路》

高教授指出,对于重症肺炎,影像学的主体征象可表现为多灶性的实变、多灶性的毛玻璃影或者多灶性的坏死,但是我们在影像学主体征象做出评估和分析时,还应注意分布特质,病*性感染的重症肺炎的分布特质以外周为主,PCP的感染的分布特质是以中央分布为主,而中央分布的影像学表现要注意和肺水肿及肺出血做出鉴别,同时要注意气道的情况,气管壁显著增厚提示感染性疾病,血行的播撒多见于细菌及真菌的播散,但是在细菌的感染多来源于肺外因素。最重要的是病情的变化和临床的相关性,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特征不符合时,应该注意是否把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了感染性疾病。

NO.4周国武医生:《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

周医生指出由于ARDS病因复杂,病理表现多样,肺部活检可能有助于ARDS的诊治。从冷冻肺活检在诊断间质性肺炎的应用可以看出,冷冻肺活检的检出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是介于外科肺活检和普通活检钳肺活检之间。最后结合临床上进行冷冻肺活检的实际病例指出,TBCB目前仍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开展的条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选择合适的病人,充足的呼吸支持条件,冷冻肺活检经验丰富的介入医生,成熟的多学科团队尤其是病理医师。

NO.5冯莹莹医生:《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技术在ICU的应用》

冯医生从2个临床病例入手,结合最新的文献和研究指出,对于局灶浸润影持续存在,不论单肺还是双飞,且痰、血、血清学、气管镜多种手段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进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机械通气并不是肺活检的禁忌症,胸膜下病变首选超声引导下肺穿刺,非胸膜下病变建议CT引导下肺穿。最后,冯医生指出,在重症肺炎中,非感染疾病并不少见,病原阴性的ARDS应积极考虑肺活检,识别激素敏感型患者的可改善预后。超声引导下的肺穿刺优点很多,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应该多种活检手段并用,这样才能提高检出的阳性率。

NO.6鲁炳怀教授:《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报告科学解读》

鲁教授指出,病原学诊断结果的解读与样本类型、检测方法、检出的病原微生物、临床、处理程序均有关,分别以分枝杆菌、隐球菌,冠状病*、混合感染多种病原、巨细胞病*等为例,解释了各种检测方法优缺点,最后指出临床医生应当对病原学检测的各种方法学的优缺点有所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去选择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NO.7王诗尧医生:《重症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从一个临床实际病例入手,对CTD-ILD的诊治思路做了相关的讲解。王医生指出CTD-ILD发病率增加,要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引起重视;起病即重症的CTD-ILD并不少见;最常累及肺的CTD有pSS、RA、PM/DM、SSc;对于重症PM/DM患者,伴Anti-MDA5抗体阳性、有Gottron疹、向阳疹和关节痛的患者预后不良。

NO.8万钧教授:《肺栓塞的个体化溶栓策略》

万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指出,溶栓是一把双刃剑,溶栓的前提是肺栓塞诊断必须明确,包括高危PTE和中危PTE,对于疑诊致死性肺栓塞,也可以采取盲溶,但应注意床旁超声的评估。溶栓治疗时间窗为一般14天之内,血栓形成不是固定的,时间窗也不是固定的,应该动态评估,术后的早期溶栓应谨慎,目前溶栓药物选择可以有链激酶、尿激酶及rt-PA,溶栓过程中应当注意细节以及联合抗凝、联合滤器置入的问题。

NO.9施毅教授:《mNGS在呼吸危重症感染的应用》

施教授从mNGS在新冠肺炎的病原学发现的应用入手,阐述了mNGS的优势在于没有偏移性、广覆盖、高效率。结合文献指出mNGS的提升ICU重症肺炎患者诊断准确率和生存率,明确了mNGS的主要适应症和临床收集标本的的注意事项。mNG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即疑难(不明原因感染诊断,病因排查)、危重(重症肺炎、脑膜炎、脓*症)、特殊(免疫力低下人群)。

News

专题二:非免疫抑制相关肺炎

NO.1施毅教授:《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挑战—浅谈重症CAP的合理抗感染治疗》

施毅教授指出CAP的合理治疗在于充分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诊疗;CAP抗感染治疗的选择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原倾向性、耐药危险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抗感染策略;病原学检测应有针对性,根据检测方法特点合理安排。尽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应建立在对CAP的充分鉴别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美国IDSA临床稳定标准是可靠的停药指标,而且CAP患者达临床稳定且无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出院。只有合理精准治疗,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NO.2曹彬教授:《SARS-CoV-2感染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曹教授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文献指出COVID-19的疾病严重程度是由病*感染和宿主反应共同决定的,SARS-CoV-2的感染和复制可以导致细胞死亡、组织损伤和直接器官损伤,在重症COVID-19患者中,免疫应答失调、细胞因子风暴等宿主反应可以导致间接器官损伤。重症COVID--19患者中常见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其机制亦与病*感染和宿主反应相关,内皮损伤功能失调参与了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而病理生理机制的阐明对治疗提供了针对性的证据,曹教授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几种药物临床研究的进展,指出抗病*+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是未来的方向。

NO.3张祎医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思路》的授课

张祎医生结合临床病例和相关文献指出,重症CAP诊疗初始需充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的选择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原倾向性、耐药危险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抗感染策略,尽早进行抗感染治疗应建立在对肺部病变充分鉴别诊断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充分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诊疗。

NO.4陈佰义教授:进行了《CAP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微生物思维》

陈教授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指出,CAP仍然是病死和罹患的重要感染病,早期充分治疗改善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根据MDR危险因素分层进行个体化治疗,即评估病原体和评估耐药性,抗MRSA遥遥无期的使用要充分评估是否有H-MRSA在社区发作的可能性,β-内酰胺+大环内酯/多西环素+呼吸喹诺酮共同构成了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多样化的可能性,片面地用一个抗菌方案是不可行的,只有个体化评估,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抗感染治疗,通过个体化实现多样化,通过多样化,减缓药物的耐药。

NO.5李永*博士:《从鼠疫到新冠:mNGS的故事》

李博士主要从mNGS感染应用进展与新冠疫情防控,mNGS方法学突破与全流程质控,检验规范化与mNGS2.0时代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NO.6*琳娜医生:《重症流感合并感染的诊治策略》

*医生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文献指出,重症流感重创了宿主免疫力,流感病*导致严重免疫受损或失衡天然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使得此类合并感染风险大大増加,其中细菌感染最多,但也应该重视机会性感染。重症流感合并感染诊治策略为早诊早治,改善预后主要包括四大原则,即:早期识别重症流感;早期识别合并感染;早期经验性治疗和针对性治疗;加强呼吸支持治疗。下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寻找预测重症流感及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NO.7翟天姝医生:《重症腺病*肺炎的救治》

医院腺病*肺炎患者的大数据入手,讲解了腺病*为DNA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及少数健康宿主可发病,可累及呼吸系统、胃肠道、眼、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检测病*核酸或特异性抗体,重症腺病*肺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约33%。目前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呼吸支持和ECMO治疗,目前可用的抗病*药物有西多福韦,西多福韦脂酯衍生物目前还在临床试验当中。

NO.8蔡莹医生:《MRSA:from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