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扩散的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7176.html为进一步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强化学科建设,医院对原呼吸内科提质升级,在我市首批加入“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原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建设,于年10月27日接受评审认证。国家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评审组专家于文成、时衍同教授,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对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线上认证。
评审会设一个主会场,七个分会场。医院院长于健、书记杨雨旺,副院长郭环宇、叶达林,纪检书记王成坤,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评审会。
于健在致词中对评审组专家对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悉心指导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此次PCCM认证,促使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要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就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多向专家请教,对专家提出的整改意见和要求认真落实到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郑崇杰以幻灯片形式汇报了我院PCCM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评审专家组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专病门诊、门诊综合诊疗室、肺功能室、呼吸内镜室、呼吸睡眠治疗室、RICU病房、专科病房等功能区域进行了线上实地全面考核,并通过询问医生、护士对PCCM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应知应会、GOLD(慢阻肺)和GINA(哮喘)指南的掌握情况、患者吸入装置使用、雾化吸入药物、慢病管理、患者教育与指导等进行了全面考核。线上实地考核后,于文成、时衍同两位教授对本次线上认证会议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我院在PCCM学科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建议。医院于年1月单独成立了呼吸内科,经过10年的发展,打造成一个以呼吸病临床医疗为主,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专业科室,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医护队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呼吸专业科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强化学科建设,年7月,我院加入国家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年9月底,呼吸内科正式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原呼吸内科相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仅仅是名称的更改这么简单,无论诊疗水平、医疗设施、医学装备还是人才队伍,都有了质的飞跃。科室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规范化建设。设置了三个病区:RICU(重症监护病房)、亚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病区;呼吸门诊设有专科门诊、支气管哮喘门诊、慢阻肺门诊、戒烟门诊、呼吸睡眠监测室;呼吸门诊综合诊疗室,设有雾化区、肺功能检查区和宣教区;支气管镜室引进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1套,电子支气管镜3套,图文采集、清洗消*系统一套;肺功能室拥有肺功能检测仪4台及FeNO检测仪1台,可完成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实验、诱导痰、FeNO等;呼吸睡眠监测室拥有睡眠监测仪4台。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成熟,对疑难疾病诊断经验丰富,技术手段先进。尤其擅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肺炎、间质性肺炎,胸膜炎,肺栓塞、气胸、胸腔积液,肺部阴影的检测及诊治。现已开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肺功能检查、多导睡眠呼吸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过敏源体外检测技术、肺康复技术等。科室与郑大一附院、医院开展技术合作,现为郑大一附院河南省呼吸内镜诊治联盟单位,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成员单位,医院互联智慧慢性气道病联盟单位,周口市呼衰中心联盟单位等。科室拥有医师9名,护理人员33名。全科医护人员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20余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赵顺鑫在科室开展为期半年的驻扎式帮扶活动。同时,护理队伍的建设纳入学科的建设和继续教育计划,注重基础护理和专科相关护理新技术,鼓励护士继续深造和参加学术交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掀开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对全县公共卫生健康以及防控能力的提升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孙小明图/杨俊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