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是针对呼吸系统危重疾病进行强化医疗的医疗组织形式。它不同于抢救病人尔临时成立的抢救小组,要求具有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新进的监护设备和治疗技术、独立场所。开展高水平的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及各种呼吸支持等治疗技术手段,体现当今呼吸监护和呼吸治疗的最高水准。近日胸肺中心呼吸重症团队成功救治一例重度呼吸衰竭患者。
年5月9日,胸肺中心收治一位71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曾多次因呼吸衰竭在外院重症医学科抢救。5天前因受凉后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在39℃,伴严重喘憋,夜间加重,端坐位,不能平卧,后逐渐出现嗜睡急入我院。
患者入院即意识不清,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压降低,指测氧饱和降至55%,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并呈休克状态,患者病情十分危急,胡风标主任协调相关科室,成立以徐德斌副主任为组长的抢救小组,具体实施抢救。
胡风标主任、孙传美和徐德斌副主任、滕琳主任医师等专家团队对该患者目前病情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专家组慎重讨论,并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
患者感染重,反复出现高热,护理团队反复给予物理降温,精心照顾,翻身拍背、排痰。
孙传美主任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监护病房详细了解患者夜间的病情变化“夜间病情怎么样?体温多少?痰量多少、什么颜色?夜间喘憋有没有加重?血压是否平稳?出入量多少...”这是孙主任每日的“口头禅”。
期间患者喘憋症状严重,痰多粘稠,反复吸痰比较困难,徐德斌副主任用纤维支气管镜反复吸痰、灌洗并送检,改善喘憋症状。
患者清醒后,患者家属进监护室探望,因气管插管不能说话,患者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道:“我很好,谢谢医生和护士们”。
随着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的诊治护理,患者病情慢慢好转,可以自主呼吸,逐渐脱机,生命体征平稳,7天病人顺利拔管,同时意味着患者重新沐浴生命的曙光。
拔管十分顺利,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得到了放松,我们医护人员悬在喉咙的心也放了下来。从接诊到抢救、治疗再到白衣天使的精心护理,整个过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全科的呼吸重症团队协作精神,仿佛是拧成一股的绳子,结实有力还具有韧性。
出院时,患者老伴流着热泪紧攥着梁艳*医师的手说“梁医生,老伴住院这段医院对我们的关心,我没上过学,不会写字也不会表达,你能给我几张名片,回家后发给我的邻居,告诉他们:医院真好!主任、护士们对我老俩口真好!”。
呼吸专家介绍
呼吸专家介绍
呼吸专家介绍
供稿:芮编辑:胸肺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