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昌3岁男孩患病呼吸衰竭生死时速千里转 [复制链接]

1#

时间就是生命!

这句医院近日收治的1例重症肺炎的患儿身上,一点也不假。

年3月30日凌晨两点,医院接到来自凉山彝医院的电话,一名重症患儿生命危在旦夕,请求支援。经过多医院30多小时的接力抢救,昨天3岁的患儿终于康复出院了。

记者来到四川医院外科ICU病房,见到了正在吃饭的患儿赵永刚。患儿的父亲赵争告诉记者,回想到当时孩子差点病危,他至今心有余悸:“我家孩子发烧感冒然后咳嗽两个星期,有一天他妈妈说孩子呼吸很困难,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当时就说他是严重呼吸衰竭。我和他妈妈两个抱头痛哭,以为他没救了。”

情况危急!没有现成经验

患儿在年3月30日入院后病情急转直下,使用有创呼吸机支持,顽固性低氧血症无法纠正,氧饱和度持续低下使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只有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才能带来一线生机。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晓波主任接到消息,第一时间与凉山彝医院重症科医生联系,共同讨论患儿的抢救方案,协调相关事宜及小儿ECMO耗材。在此之前,四川省从未为年龄如此小、体重如此低的患者安置过ECMO,因此没有现成的小儿材料可以使用。

“医院紧急联系,把材料迅速从北京空运送过来,我们就去机场等着拿材料,拿到以后,大概4点钟就马上成都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在晚上12点左右到达西昌。”ECMO小分队成员黎嘉嘉医师告诉记者,4月1号0:30分,他们抵达了凉山彝医院,立即开始抢救。

千里转运人工肺:一天一夜,不眠不休!

“在这次转运的整个过程中,呼吸机除了维持肺部的开放以后,这个患儿肺上的功能几乎无法工作,患儿的氧合维持全靠ECMO的体外循环来维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机器工作不正常或者管路有问题的话,在缺氧的过程中,患儿有可能会很快就会危及生命,所以我们都很紧张。但是因为之前有很多转运的经验,最远的一次是到内江多公里,当然这次是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接近多公里,到西昌来回多公里的距离。”黎嘉嘉说,为了能够将孩子顺利接回成都,大家做了极为细致的分工。4月1日下午,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患儿在医护人员安置ECMO治疗下由西昌平安转达四川医院ICU。此时,“ECMO小强战队”的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在与同事交接完毕,看到孩子情况稳定后,他们才放心地回家休息。

“医生、护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经过精心救治,4月5日下午,患儿成功停转了ECMO,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条件也逐渐降低,肺顺应性也明显改善;4月24日,患儿康复出院。

“谢谢叔叔阿姨!”懂事的患儿在出院之际,不忘对所有辛苦付出的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患儿的母亲陈露也激动地说:“真的太感谢医生护士了!可以说,我们给了孩子第一次生命,但是医生、护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来源:今日头条\四川之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