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VID-19”是对疾病的命名
年2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Globalinfectious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ResearchCooperationOrganization)共同举办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该论坛记者会上宣布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其中“CO”代表冠状(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19”代表该疾病发现时间年。
二、“SARS-CoV-2”是对病毒的命名
年3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将此次的大流行中的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命名反映了该病毒与导致年非典(SARS)疫情爆发的冠状病毒SARS-CoV之间的遗传与相似性。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存在明显区别,但同时又属于同一类型,与SARS病毒具有亲缘性,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的冠状病毒(SARS-CoVs)的姊妹病毒,故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
三、“Omicron”是SARS-CoV-2病毒的变种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许多国家肆虐,并且不断出现新的变种,而这些变种的出现,可能使一些药物的疗效变差,包括某些中和抗体和疫苗。年1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由南非首次报告的SARS-CoV-2的新变种B.1.1.命名为“Omicron”。SARS-CoV-2Omicron变种的迅速传播表明该病毒可能会成为全球主导病毒。
四、奥密克戎(Omicron)的防治
研究发现Omicron变异株病毒刺突蛋白中的大量突变有32种,导致棘突序列中氨基酸发生变化,其中15个突变位点位于S蛋白和ACE-2结合的RBD。新冠病毒通过其棘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2受体(ACE2)结合来识别宿主细胞,ACE-2受体介导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RBD中的突变组合将产生该变异株与人类ACE2的高结合亲和力,会严重影响利用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的效用(如莫德纳mRNA疫苗mRNA-、辉瑞疫苗BNTb1/BNTb2、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Vaxzervia),一些突变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播速度。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Omicron)对大多数治疗性抗体药物具有中和作用,导致治疗效果变差。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和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疫苗(BioNTech-PfizerBNTb2)双重免疫后仍无法充分预防由该变体诱导的严重疾病。年12月23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接种了该疫苗,并曾表示对该疫苗完全充满信心。
但奥密克戎(Omicron)仍然容易受到sotrovimab(由葛兰素史克与Vir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中和抗体)的抑制,这为对抗COVID-19大流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