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国国家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在科研圈掀起了巨大讨论热度。
作为美国工程师最高荣誉之一,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共新增名新院士和21名国际院士。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被誉为“AI(人工智能)教父”的他,入选理由是:其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GPU),推动人工智能革命。而他也是继钢铁侠马斯克、微软纳德拉之后,又一位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科技圈风云人物。
黄仁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问题少年”的逆袭之路
年对于很多科技型企业来说,开局都十分艰难。但对于英伟达,却是另一种风貌。
继年,英伟达狂赚亿美元(换算为人民币约为亿元)之后,年1月份,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市值飙升近亿美元。作为英伟达背后的掌舵人,黄仁勋也以亿美元的身价,成功跻身福布斯富豪榜,成了美国华人首富。
然而,为人所不知的是,如今功成名就的黄仁勋背后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黄仁勋的祖籍是浙江丽水,年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妈妈是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父母对黄仁勋始终有着“望子成龙”的期盼。
为了让黄仁勋和哥哥接受更好的教育,9岁那年,父母就把他们送去了美国华盛顿的舅舅家。然而,黄仁勋的舅舅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只能将黄仁勋和哥哥送到了一所位于肯塔基州的乡村寄宿学校。
这所寄宿学校是一个问题少年“集中营”,由于年龄小,黄仁勋经常受欺负,被分配洗学校的厕所更是家常便饭。在这种环境下,他染上了抽烟、打架等不良习惯,在外人看来,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模样。
但这些行为只是黄仁勋融入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他并没有因此变坏,反而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强。时至今日,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仍然感谢那段经历,甚至开玩笑地说,“没人能比我洗厕所干净,没人比我洗碗更高效”。
年,黄仁勋的父母成功移民美国,他最终得以到正规学校上学。天性聪慧的他,在16岁时成功考上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子工程系。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处理,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罗瑞·米尔斯。当时,他就对曾经还是女友的妻子许下承诺:10年后,在自己30岁时,一定要成为公司CEO。
黄仁勋与妻子
十年之约成现实
年,黄仁勋30岁那年,他不负十年之约成为了一家公司的CEO。
这家公司就是英伟达,黄仁勋是联合创始人之一。
那么,英伟达是如何在科技领域崛起的呢?这得益于英伟达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年,为了对应英特尔在CPU领域的绝对统治力,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GPU——GeForce显卡,为日后崛起奠定了根基。
英伟达GPU的本质是并行运算。那么,在图形处理上,CPU和GPU有何区别?
借用一位UP主的比喻,“CPU相当于1位博士做道简单的算术题,GPU相当于位小学生一起做道简单算术题”,从两者耗费的时间来看,GPU更高效。
为了打开GPU的市场,黄仁勋做了一个关键性决定:为了打造一个通用的并行计算架构,他秘密启动了一个叫CUDA的项目。
年6月,CUDA架构正式上线。仅过了一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就基于这一架构,构建了第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其后利用这个模型从0万张图片中,成功识别出一只猫。
这引发了行业的震荡,让人们看到了低成本运行AI计算的希望,GPU迅速在科技界大放异彩。
年,英伟达又亲自播下了AI的种子。
在OpenAI成立之初,他亲手将全球首款DGX交给了OpenAI,那是英伟达当时最强的浮点运算GPU。
黄仁勋在赠给OpenAI的服务器上签名
有了黄仁勋的助力,OpenAI在6年后推出ChatGPT,并将更新迭代的速度缩短至1个月。当ChatGPT席卷全球之际,作为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借此搭载上高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至此,英伟达和黄仁勋的名字在领域内的知名度大涨。
近期,几段有关英伟达CEO黄仁勋的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媒体热传。
在一则视频中,黄仁勋身穿东北花马甲,手里转着大手绢,与员工一起热舞。另一则视频中,黄仁勋从一个抽奖盒子里抽出了一个幸运数字,并喊出了中奖者的名字。
扭秧歌的黄仁勋(视频截图)
作为全球芯片巨头CEO,黄仁勋此次4年来首访中国大陆的行程,引发各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