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沈成武
“老铜矿”是铜陵老人对铜官山铜矿的亲切称呼。一声“老铜矿”,蕴含着铜陵老人、尤其是在铜矿工作过的老人的无限深情,它既是对曾经辉煌记忆的唤醒,又有着对那段激情岁月的缅怀。这个“老铜矿”并不仅仅是指“铜官山铜矿”的省略称呼,其中深层意义也值得说道。
铜官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采冶历史可上溯至商周时期,汉代在此设立“铜官”,唐代被封为“利国山”。到了近现代,铜官山的铜矿资源曾受到英国商人的觊觎和日寇的疯狂掠夺。新中国成立后,年12月29日,中央有色金属会议在北京召开,铜官山铜矿是会议决定恢复建设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铜矿山。年5月10日,华东工业部成立铜官山铜矿工程处。工程处的规格很高,第一任主任和党委书记分别由华东工业部矿业处副处长袁慧灼,芜湖市总工会副主席、市委常委陈定一担任。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成立之初,只有管理组和设计组、基建工程组。年1月22日,铜官山铜矿工程处设立二级机构,下属铜官山矿厂工场(即铜官山采矿厂工场)、选厂工场、炼厂工场、机工场、电工场和土建队。首先恢复建设的老庙基山矿坑由铜官山采矿厂工场负责。
年6月30日,老庙基山矿坑62米平巷出矿,人们通常认为“这标志铜官山铜矿正式投产。”准确地说,这是“铜官山工程处矿厂工场顺利出矿”。其时,“铜官山铜矿”这一名称还属于工程处所独有。年11月,铜官山矿务局成立后,铜官山矿厂工场改为矿务局采矿场(即铜官山采矿场)。年8月,铜官山矿务局勘探总队(即“铜探队”)并入铜官山采矿,铜官山采矿场改为铜官山矿务局采矿,又称铜官山采矿、老庙基山矿。“铜官山铜矿”真正作为一座矿山的名字,是在年10月。铜官山矿务局撤销后,铜官山采矿作为安徽省冶金工业局直属企业,改名“铜官山铜矿”。“铜官山铜矿”的前身经历了“铜官山采矿厂工场”“铜官山采矿场”“铜官山采矿”(或老庙基山矿)这些变迁。
“老铜矿”这一称呼的出现,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机构变动较大,名称更换较多,无论是铜矿、铁矿,还是老庙基山、冶炼厂、机械总厂、发电厂等都冠以“铜官山”之名,以“老铜矿”称呼这些单位,简单明了,亲切亲近;同时也是为了与年2月至年7月相继建成的铜山铜矿、井边铜矿、狮子山铜矿(今冬瓜山铜矿)和凤凰山铜矿相区别。
“老铜矿”声名鹊起,不仅在于老铜矿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新中国提供了急需的战略物资(“一五”期末,“老铜矿”的矿山铜产量与粗铜产量均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还在于新中国赋予老铜矿人崇高的主人翁地位。当时,新来“老铜矿”的工人工资大致按上海标准定薪(每天通过电报的形式通报上海的行情,以上海当天的米价折算工人的日工资),工资水平要比当地高出一截。再者,工人的劳保用品也让人眼红。正式工人都有统一配发的制服,工人上衣三个暗兜,下边两个斜的,西式长裤,八角工人帽,很是新潮。干部和女工也都有各自的服装,穿在身上那叫一个“拉风”。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让人羡慕。演话剧、打腰鼓、扭秧歌,跳集体舞、唱歌、越剧、歌剧几乎天天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康乐球,还有棋类活动都很活跃,每逢节假日都有部门组织的比赛;另外还有供工人学习的图书馆、休闲放松的娱乐室……矿区拉上了有线广播,广场上、宿舍区装上喇叭,播放时事、公告、文娱节目,转播其他台节目。那时的矿山是沸腾的,年代是火红火红的。
最能体现“老铜矿”工人自豪感的是“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铜官山工程处”的证章,走到哪里都被别人高看一眼。当时有这样一种现象:“老铜矿”人买东西若是忘带钱了,人家只要看到胸前的证章,就会说:“不要紧,下次带来就行啦。”这是一份多么宝贵的信任啊。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铜官山依然岿然屹立,可那些以铜官山命名的企业或更名或关破重组,“老铜矿”却深深烙进人们的记忆。发轫于铜官山铜矿的铜陵有色,如今跻身世界五百强之列,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赓续着“老铜矿”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