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www.yunweituan.com/m/导语:高通气综合征,由神经因素诱发的过度通气状态,大多数的患者处于症状缓慢的慢性期,但是也可能急性爆发,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腹式呼吸训练的方式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控制病情,大多数的患者预后比较良好,因此患者无需太过担心。
01了解疾病的发病病因,尽可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1、基本病因
呼吸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在高通气综合征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呼吸调节功能失常,引发过度通气,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机体内部缓冲机制不足以及时调整,导致患者体内CO2低于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浓度,使患者很快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和低碳酸血症,前者可使氧气在组织中难以释放,引发组织缺氧,后者可直接收缩脑血管,引起脑缺氧。
2、诱发因素
任何可以导致焦虑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高通气综合征的诱因。患者可能会尽力隐藏焦虑的表现,或者自己并不感觉呼吸的急促。由于过度通气导致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脑血管收缩,局部供血减少,可使患者感觉头晕、头痛等不适。这些不适又再次加重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出现更为严重的不适感觉,如四肢麻木、肌肉疼痛、胃肠道痉挛,甚至晕厥,等等。这些表现又成为诱因,加重过度通气。由此,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02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哪些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气短、憋气,乃至更为严重的呼吸困难,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呼吸困难间歇发作,呼吸频率忽快忽慢,呼吸节律不均匀,伴有频繁的叹息,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过度收缩,还可出现胸痛的表现。
2、心血管系统
心跳频率加快、心脏搏动增强、胸部不适是急性发作时心血管系统的常见表现,患者时常感到手脚冰凉,严重时可出现濒死的感觉。
3、神经系统
手足和四肢麻木、肢体僵直不能屈伸是发作时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少数患者在突然站起时可出现“眼前发黑”的感觉,甚至晕厥。
4、精神症状
焦虑、烦躁、紧张、恐惧、疑病心态是常见的精神症状,患者可被长期失眠困扰。
伴随症状
5、发热
病症累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导致体温失调,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发热为长期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
6、胃肠胀气
患者因呼吸困难而被迫吞气,可引起胃肠胀气和上腹部的压迫感,长时间用嘴呼吸和焦虑状态可出现口干的表现。
7、其他
少数患者可出现乏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全身系统症状。
03一旦发病后需要进行治疗,主要进行以下几种治疗方式
1、急性期治疗
高通气综合征急性发作多持续10~30分钟,严重者可长达1小时。首先,应采取任何方法让患者安静,主动减慢呼吸频率,进行呼吸模式训练,配合采用可重复吸入呼出气的面罩进行呼吸,增加吸入气体的CO2浓度,以促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加,缓解呼吸困难和过度通气的症状。若效果不佳,应进行药物治疗。
2、腹式呼吸训练治疗
该治疗方式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的优点,可有效缓解患者过度通气的症状,降低发作的频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分为三个步骤:耐心细致的跟患者解释症状是如何由过度通气引起的,让患者坚信合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病情,减少发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恐惧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向患者介绍正确的腹式呼吸的方式:取舒适坐位,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肚脐处,先将肺内的气体呼出,通过鼻腔吸气,吸气时可以感觉腹部逐渐向外扩张,右手比左手先隆起,心里默念“1、2、3、4、5”,然后停顿1秒,再慢慢呼气,呼气时感觉腹部逐渐被回缩,右手比左手先收回,同时心里默念“1、2、3、4、5”,尽量放松自己,每分钟呼吸8次左右,不断重复上述步骤5~10分钟。告知患者要在2~3个月内完成20次训练。
3、认知治疗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知识教育后,模拟容易让患者焦虑的场景,并引导患者在这些场景中不断增强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最终实现情绪的自控,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有效减少复发。
4、药物治疗
接受腹式呼吸训练疗效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具有疗程长、撤药时容易复发、容易形成心理依赖等缺点,青少年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类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苯二氮类:主要包括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等,这类药物可有效治疗患者的焦虑症状,但具有镇静性强、容易产生依赖等缺点,部分患者撤药后出现症状的恶化或复发,少数患者不得不终身服药,撤药时应严格遵医嘱减量。此外,高龄患者在大剂量使用苯二氮类精神药品时,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软乏力的症状,使用时应防止摔倒。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主要包括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这类药品具有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容易耐受等特点,但复发率仍然很高,使用时必须遵医嘱巩固治疗,可减少复发。
结语: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坚持采用腹式呼吸的锻炼,如果患者又焦虑或者是恐慌症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心理医生的咨询。同时还要放松情绪,出院之后也要及时的观察患者每天的精神状态,平日里也要记录呼吸困难发生的频率以及患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如果长期进行家庭治疗后并没有效果,或者是出现更医院进行就诊。